一、专业简介
(一)目标定位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将护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独立解决专科领域的疑难问题,并具有创新专科护理技术能力,指导专科护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
2015年计划招生30名。
(二)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1.培养方案
围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满足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岗位需求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主要阶段。
(1)课程学习: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个模块。①公共课为政治理论和外语。②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着重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不同招生方向的研究生可以共享。专业课根据招生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现专科特色,提高研究生系统的专科知识和能力。③选修课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为主,侧重于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实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完成至少18个月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临床科室轮转,轮转科室与其专科方向相关,不少于6个月;第二阶段根据专科方向进入相应的实践基地进行专科护理实践,不少于12个月。专业实践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思考能力,针对不同的专科方向,采用个性化的实践计划。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与第二阶段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培养研究生运用科学方法创新专科护理技术的能力。选题需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运用护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对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2.培养模式
建立校院(医院)合作的培养模式,采取护理学院导师和实践基地(医院)导师(或副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主,重点负责研究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辅导,与实践基地的导师共同制订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指导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评审和答辩。实践基地导师重点负责学生临床实践、学位论文资料的收集。
(三)专业特色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研究生教学团队中,有专职教师26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2人。高级职称18人。教师大部分来自985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双师型教师18名,其中12人有过2~12年的临床工作经历,2人曾参加广东省卫生厅赴港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多位教师在各级和类学术团体任职。专职教师在护理教学和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课题53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00余篇。
教学团队中有兼职教师40名,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95%的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硕士14人。硕士生导师6人。有22人在全国及广东省各级各类护理相关专业委员会任职,是一只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水平的队伍,为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的实行提供了保障。
2.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办学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占地面积2865亩,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亿元。学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图书馆条件先进、功能完善,馆藏图书206万册,医药馆藏图书49万册。护理专业技能实验室及设备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教学及科研的需要,有可以开展护理理论、护理新技术创新研究的护理研究中心。
3.实践基地数量充足,技术力量雄厚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职工1200多人,设有临床及医技共40个科室,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诊疗与研究广东基地,广东省第一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首家“省红十字会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基地”、“省红十字会健康教育中心”、“省红十字救心行动定点医院”。多年来医院承担并优质地完成我校护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近万名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13家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各基地重点专科优势明显,有全面开展专科护理实践教学的能力,能很好地为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完成学位论文提供所需的场地和设施。
4.护理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秉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我校的护理教学工作以培养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校护理人才培养的育人成果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学生在科研、论文以及各级社会活动和竞赛中获得显著成绩。本科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为100%,其中80%以上在三甲医院就业。
5.机构、制度和经费保障切实可行
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校在机构、制度和经费等方面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学校设置有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护理学院设置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研究生学院对研究生教育履行宏观规划、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检查监控等职能。护理学院在研究生学院指导下,具体负责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学校建有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机制,制定有研究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过程的质量。
6.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凸显培养特色
学校是国内3所独立建制的药科院校之一,药学和公共卫生是学校的优势及支撑学科。我校护理学科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的力量和资源,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整合药学和公共卫生相关的知识模块,凸显培养特色。
如临床用药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模块,并始终是各专科护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运用完整的护理用药程序,包括给药前评估、给药、促进疗效的措施、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宣教等,完成对患者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我们只有从护理的角度探讨药理学、药学的内容和临床应用,避免护理人员药物、药理知识医疗化,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临床用药护理工作的需要。我们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加强药学知识模块,对护理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成了药科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
二、导师队伍及结构情况
我院根据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按学校制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在学校内和各实践基地中严格进行导师遴选,遴选出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29名,其中院内导师19人,实践基地10人。导师研究方向涵盖重症监护、母婴护理、慢性病护理、肿瘤护理等。导师队伍平均年龄44岁,40岁以下5人,40~50岁18人,50岁以上6人;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4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17人。
所有导师均主持承担过省市级科研课题,共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15人为广东省护理学会委员,其中常务理事4人;3人获得过广州市“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荣誉称号,1人获得过广州市卫生局优秀科技人才荣誉称号,2人为广东药学院“千百十工程” 校级培养对象,校级培育学科“应用护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造口专科护士”1人。有3人分别担任《中华护理教育》、《实用医学杂志》、《现代医院》杂志编委。每位导师均有护士/医师执业资格,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较高的理论和科研水平。
三、专业必修课课程介绍
1.母婴护理学专论 为母婴护理方向的专业课,本课程重点介绍孕产妇在妊娠、分娩、产褥、哺乳等特殊时期和新生儿期的特点及其保健;孕产妇和新生儿期常见的健康问题及其护理;同时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并将护理范围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介绍孕产妇、新生儿对社区和家庭成员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介绍国内外有关母婴护理的研究热点及新进展。
2.肿瘤护理学专论 为肿瘤护理方向的专业课,本课程重点介绍肿瘤护理的发展及其专科护理的特点,肿瘤的流行病学与防治、诊断与治疗、护理的方法(如,临床综合治疗、化学治疗及毒副反应防治、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其护理等),常见肿瘤疾病患者的护理、肿瘤患者的心理与社会支持、肿瘤专业护士沟通技巧及职业压力调适、肿瘤治疗中的职业安全防护等,介绍国内外有关肿瘤护理的研究热点及新进展。
3.慢性病护理学专论 为慢性病护理方向的专业课,本课程重点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及其流行现状,慢性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方法以及社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重点介绍临床常见慢性病的特点及其治疗与自我管理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慢性病护理的研究热点及新进展。
4.重症监护专论 为重症监护方向的专业课,本课程重点介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理论、操作技能,包括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与护理,侧重强化急救技术、急救监护技术的操作,重视对急危重症护理有关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介绍国内外重症监护的研究热点及新进展。
5.高级健康评估 本课程重点介绍健康评估的方法、护理诊断与评判性思维,身体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临床常用辅助检查等;临床不同专科病人和特殊人群健康评估的方法。强调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基础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和护理技能,从护理实践的角度,将现代临床诊疗知识渗透于其中,使对病人的评估更加系统和完整,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以期及时发现评估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6.护理研究与循证护理 本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护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选题、文献回顾、科研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法与工具等,使学生掌握护理研究的知识与方法,为科学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循证护理的概念,步骤和意义,证据的获取和国内、外循证实践领域与护理密切相关的证据及其临床应用。
7.医学统计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护理研究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医学统计设计、正确录入和整理实验(试验)结果的数据、并根据论文要求和研究目的确定统计分析方法,以便顺利完成硕士论文工作。
8.高级病理生理学 本课程以正常人体的结构、功能与代谢为基础,介绍疾病发生的基本理论、疾病发生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及其机制,同时融合病理生理学领域中与护理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问题和新进展,充分体现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以及知识的交叉融合,为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促进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9.临床药物治疗学 本课程重点介绍临床药物治疗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临床药代动力学与给药方案、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及其实施方法与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其效果评价,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等,渗透并融入临床药物治疗中护理的角色与作用。
四、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大医院相应的专科或科室,从事母婴护理、慢性病护理、肿瘤护理和重症监护等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或护理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护理技术合作交流等相关工作。